绿藻门微藻作为膳食蛋白补充剂:与光合作用相关的生产力比较分析

微藻可作为制品/饲料的蛋白质等各类高价值产品的新型来源,但其中的蛋白含量在不同种类、培养条件和收获时期中均存在差异。本研究基于绿藻的特点选取了Chlorella vulgaris、Chlorella protothecoides、Neochloris oleoabundans和Scenedesmus acutus,在相同培养条件下测定4种绿藻的生长状况、总蛋白含量及特征进行比较分析。由于光合作用过程对生物量具有直接影响,研究还分析了光合色素、PSⅡ荧光参数和类囊体蛋白含量及特征。利用SDS-PAGE与2D BN/SDS-PAGE进一步分析类囊体复合体的组织与组装信息。研究结果显示,虽然不同绿藻表现出相似的生长速率和光合能力,但S. acutus的蛋白质和光合色素的积累量最多。C. vulgaris与C. protothecoides的类囊体蛋白特征相似,N. oleoabundans和S. acutus的LHCⅡ含量则存在差异。在2D BN/SDS-PAGE中分离类囊体蛋白复合体的结果表明,S. acutus的蛋白复合体结构比其它3种绿藻更复杂。综上所述,本研究的结果表明光合膜的稳定性与生物量和蛋白质产量呈正相关性,膜复合体的稳定性越高,微藻的生物量和蛋白质含量越高。研究结果突出了不同株系独特的代谢特征,与其他物种的对比并不明显。

4种绿藻的系统发育关系

原文链接:https://doi.org/10.1007/s10811-022-02724-z

Related Posts

Read More

微藻:冰川融化的隐秘推手

当谈及冰川融化,温室气体排放、全球变暖等词汇往往最先跃入脑海。然而,在这宏大的气候叙事中,一个微小的角色正悄然登场,它就是——微藻。 这些肉眼难以察觉的单细胞生物,在冰川表面形成了一层薄薄的“藻华”。它们身披深色“外衣”,贪婪地吸收着阳光,将原本洁白如镜的冰川表面染成了深色。这一变化看似微不足道,却对冰川的命运产生了深远影响。 深色藻华的“加热”效应: 降低反照率: 白色冰川能够反射大量 […]…

微藻培养设备 Read More

 垂直管道:微藻培养的未来之路

 传统微藻培养采用开放池系统,需要大面积的土地资源。一个年产100吨微藻的开放池,占地面积可达10万平方米。而垂直管道培养系统通过立体化设计,将培养空间向空中延伸,占地面积仅为开放池的1/10。这种立体化设计不仅节省了土地资源,还实现了单位面积产量的飞跃。…

Write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