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米曲霉(Aspergillus oryzae)真菌颗粒对铜绿微囊藻(Microcystis aeruginosa)进行生物絮凝:性能和机理

富营养化引起的藻华是一种严重威胁淡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全球性现象。用于传统水处理的化学品通常会导致高水平的残留,并对藻类细胞的形态造成损害。本研究使用了一种以米曲霉为基础的环保型真菌生物絮凝剂,以去除一种代表性微藻(铜绿微囊藻)。此外,还探索了利用米曲霉去除微藻的关键絮凝参数、吸附动力学和热力学参数。结果表明,当真菌培养6 d,絮凝剂用量为11 g/L,转速为100 rpm,温度为25℃,絮凝时间为5 h,pH = 4.0 – 9.0时,絮凝效率为> 95%。基于基因组数据的KEGG分析和化学成分分析表明,代谢产物的主要成分是蛋白质和多糖。Zeta电位分析、扫描电子显微镜、三维荧光、X射线光谱和红外光谱、静电吸引力的结果表明,静电吸引力促进了微藻的不稳定和聚集。此外,菌体胞外蛋白和胞外多糖的表面吸附和化学吸附也有助于去除微藻。因此,基于真菌的生物絮凝剂有可能以简单、有效和环保的方式去除微藻,而无需复杂地提取胞外代谢物。

安徽工业大学建筑工程学院 马江雅课题组

原文链接:Bio-flocculation of Microcystis aeruginosa by using fungal pellets of Aspergillus oryzae: Performance and mechanism

https://doi.org/10.1016/j.jhazmat.2022.129606

Related Posts

Read More

微藻:冰川融化的隐秘推手

当谈及冰川融化,温室气体排放、全球变暖等词汇往往最先跃入脑海。然而,在这宏大的气候叙事中,一个微小的角色正悄然登场,它就是——微藻。 这些肉眼难以察觉的单细胞生物,在冰川表面形成了一层薄薄的“藻华”。它们身披深色“外衣”,贪婪地吸收着阳光,将原本洁白如镜的冰川表面染成了深色。这一变化看似微不足道,却对冰川的命运产生了深远影响。 深色藻华的“加热”效应: 降低反照率: 白色冰川能够反射大量 […]…

微藻培养设备 Read More

 垂直管道:微藻培养的未来之路

 传统微藻培养采用开放池系统,需要大面积的土地资源。一个年产100吨微藻的开放池,占地面积可达10万平方米。而垂直管道培养系统通过立体化设计,将培养空间向空中延伸,占地面积仅为开放池的1/10。这种立体化设计不仅节省了土地资源,还实现了单位面积产量的飞跃。…

Write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