卤虫幼体,在水产养殖业上被广泛用来饲养鱼类和甲壳类的幼苗(Sorgeloos et al. 1983)。通常从生产商处得到卵,经孵化,来生产卤虫无节幼体(Vanhaecke和Sorgeloos,1983)。卵为一个休眠胚胎,包被在一坚硬的脂蛋白壳或卵壳中(Morris和Afzelius,1967;Anderson et al.,1970)。通常孵化卤虫的方法是卵在盐水中经24-48h孵化,然后将无节幼体从未孵化的卵和介壳中分离出,孵化工艺比较简单,而无节幼体的分离则费时而且效率较低。但分离步骤是必须的,因为未孵化的卤虫卵以及它的介壳不能被消化,并且可阻塞小鱼的肠管而致死亡(Sorgeloos和Persoone,1975)。
孵化卤虫的更为有效的方法是在孵化和孵出前用次氯酸溶液(漂白剂提供OCI一)使卵去壳(Sorgeloos et al,1977)。次氯酸化学去壳法对未孵化胚胎的活力无影响(Morirs和Afgelius,1967)。因而可省去无节幼体的分离过程。因为100%的去壳卵(孵化和未孵化的)都能被摄食。实际上,去壳后孵化率增加了(12个家系的卤虫平均增加26.8%,Sorgel00s et al,1983)。这是因为无节幼体不需破碎卵壳,去壳还有在孵化前消毒和防止带入外源病源有机体(Gilmour et al.,1975;Wheeler et al.,1979)或污染(Johns et al.,1980)的好处。这些病源有机体可能粘附在卵的外层。尽管有这么多明显的好处,但通常养殖者并不采用此方法,由于他们对此工艺不熟悉或认为太复杂不实用。
这里介绍一种简单的改进了的Sorgefoos et al.(1977)卤虫卵去壳和孵化工艺,该工艺已成功地在我们的研究中应用多年(如Busack,1983;Campton和Gall,1988)。它是用大盐湖和圣福兰西斯克湾的卤虫卵加以完善的。
一般用3-5g卤虫卵在1升海水(28gNaCl/L)中孵化24-48h后供以养殖,从数量和工艺来说,可推广到大规模养殖。
首先将3-5g大盐湖卵在150mL自来水中水化1小时。水化在低气流条件下在15cm塑料漏斗中进行,漏斗出口塞上橡皮塞,塞上钻一小孔,将气流管道系统和气石插入橡皮塞孔内。水化期间每隔几分钟将漏斗边缘的卵刮去并用一橡皮刮勺彻底混合。
卵水化后,向漏斗加3mL N NaOH和150mL 5.25%次氯酸盐(如加州奥克兰的Clorox公司的Clorox漂白液),最后形成接近2.6%的次氯酸盐和0.01N NaOH的溶液(PH≥10;Bruzgemon et al.,1980)。加入漂白剂后,立即记录时间,并调节通过漏斗的气流防止起泡,去壳在低气流不断搅拌条件下进行3.5-4分钟,或直到卵完全去壳。去壳后卵由暗褐色变成灰色再到橙色,并失去浮性,当卵完全变成橙色并失去浮性时,去壳即完成,迅速将卵从漏斗冲刷到一上好的网眼滤器中(100-150μm),用流量恒定的自来水漂洗1-2分钟,直到嗅不到氯气味,然后把卵冲刷入孵化器中。孵化器容积为1升,含NaCI 28g,预先用0.5L自来水将盐在孵化器中溶解,而后加水到IL,去壳卵在24-28℃从孵化器底部供以低气流条件下,经24-28小时可孵出,出壳卵的孵化,用2L聚醋缸(45℃变形),用一个5mm塑料通风管通过聚醋缸盖上的孔,伸到最底部。
当刚孵出的无节幼体开始摄食时,将孵化器中的内含物倒入一个细网目的过滤器,用自来水反复冲洗,然而将无节幼体和未孵化卵收集到一个容器中,即可用作饵料。
圣弗兰西斯科湾卵的去壳和大盐湖的卵相似,但(a)卵水化1.5-2h,(b)用10ml 2N NaOH,(c)去壳一般持续6-8分钟。圣弗兰西斯科湾的卵比大盐湖的卵抗去壳力强。
据Bruggeman et al(1980)试验,氯化物残余主要吸附在去壳卵上,即使充分洗涤后,其残余量仍为0.2mg/g卵。在0.1N HCI或醋酸中浸泡两次,可使氯化物残余失活(Sorgeloos et al,1983)。但我们认为酸化是不必要的;我们未用酸处理去壳卵,但结果都很好。然而去壳后我们马上进行培养,所以卵在作饵料前,必定已在盐水溶液中漂洗了24-28h。去壳卵也可直接用作饵料或脱水贮存后再用(Sorgeloos et al 1983),但这时氯化物残余的失活可能是必要的。
大概是Nakanishi et al.(1962)首先提出去壳办法。Morris和Afzelius(1967)使其进一步完善精练,且引起了水产学家Sorgeloos et al.的注意(1977)。随后Sorgeloos和他的合作者详细地研究了去壳反应(如Bruggeman et al 1980),并不厌其烦地详细论述了最大限度地增加孵化率(每克卵生产无节幼体总量)工艺和处理卵的效能,但一般认为这些复杂的工艺对绝大多数实用者来说是不必要的。